哈尔滨召开2020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培训会
近日,哈尔滨市举办2020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培训会,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哈尔滨市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参加培训。培训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信用领域首席经济分析师胡俊超以及来自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的信用专家分别围绕政务诚信建设和提升城市信用监测水平等主题进行专题授课。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相关负责人在开班致辞时表示,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地区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政府部门应该在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市场主体方面有大作为,要深入了解企业从初创、成长、到成熟各个阶段发展的痛点,为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综合的、全面的“店小二”式服务。同时,对于政府机构失信案件,各地要加大治理力度,争取失信案件清零。在信用建设支撑社会治理方面,与会专家还向参训学员分享了湖北恩施和江苏昆山等地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案例。多位学员表示,本次在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实行“放管服”改革方面的案例培训,接地气、可复制、可操作。
国常会: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
10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抓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落实,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决定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以改革更大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 会议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在各地区、各部门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既能利企便民、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又能促进诚信社会建设,是破立并举、有利长远的重要改革举措。 会议决定,按照“减证便民”要求,对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相关、依申请办理的高频事项或获取难度较大的证明,特别是在户籍管理、市场主体准营、社会保险等方面,抓紧推行告知承诺制。涉及公共安全、生态保护、人身健康等事项不适用告知承诺制。实行告知承诺制的事项目录要向社会公布。同时,明确适用对象,申请人不愿或无法承诺的,应按规定提交证明或办理许可。对有较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曾作出虚假承诺等情形的,在信用修复前不适用告知承诺制。 在监管方面,会议强调,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申请人要对承诺负责。对承诺不实的要依法终止办理、责令限期整改、撤销行政决定或予以行政处罚,并纳入信用记录,实施失信惩戒。 此外,会议还要求进一步抓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落实,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规模性纾困政策迅速落地,成效不断显现。围绕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有效性,继续抓好直达机制落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总结今年做法,研究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以改革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效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形成信用信息“一张网”哈市出台新策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新型监管机制
为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等方面的基础支撑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并施行《哈尔滨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哈市将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度,对信用承诺事项实行清单制管理,将承诺履约情况记入承诺人信用记录,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开展市场主体及从业者诚信教育,突出创新创业主体,对律师、教师、医师、导游等和房地产中介、金融、交通运输等从业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入职诚信教育。规范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整合形成完整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形成覆盖各部门、各地区、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一张网”。推进信用监管信息公开公示,推动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补偿、行政奖励和行政监督检查等其他行政行为信息,在作出行政决定后7个工作日内依法依规上网公开。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哈市将加大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进力度,在充分掌握信用信息、综合研判信用状况基础上,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与信用等级相结合,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可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信用风险一般的市场主体,按常规比例和频次抽查;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惩戒。哈市将规范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机制,在金融、养老、幼教、家政、食品药品、旅游文化、体育、农资等领域,探索建立重点关注对象名单制度,对存在失信行为但严重程度尚未达到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标准的市场主体,可实施与其失信程度相对应的严格监管措施。深入开展失信联合惩戒,根据国家联合奖惩备忘录奖惩措施,依法依规汇总本部门联合奖惩措施,形成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建立健全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屡犯不改、造成重大损失的市场主体,依法依规逐出市场哈市将坚决依法依规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以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养老托幼、城市运行安全等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的领域为重点,实施严格监管,加大惩戒力度。对拒不履行司法裁判或行政处罚决定、屡犯不改、造成重大损失的市场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直至逐出市场。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责任,对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对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进行失信惩戒,将相关失信行为记入个人信用记录,并归集至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推动信用报告应用,逐步扩大信用报告应用覆盖面哈市将积极推动信用报告应用,推动在招标投标、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资质审核等行政管理事项中,积极发挥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作用,逐步扩大信用报告应用覆盖面。加大信用信息安全和市场主体权益保护力度,加强信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安全防护能力建设。严肃查处违规泄露、篡改信用信息或利用信用信息谋私等行为。积极引导行业组织和信用服务机构协同监管,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建立会员信用记录,开展信用承诺、信用培训、诚信宣传、诚信倡议等,引导本行业经营主体增强依法诚信经营意识。
哈尔滨家政服务平台即将上线!家政服务员诚信咋样一查便知
“ 哪个家政机构服务更好?我选的月嫂靠谱吗?” 别担心,今后市民可从官方渠道获取家政服务信息。由市商务局牵头组织,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哈尔滨家政服务平台(www.hrbjiazheng.cn、www.hrbjiazheng.com),将于近期上线试运行。平台可查询家政企业和从业人员基本信息,有效推动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 “ 红黑名单 ” 约束机制和哈市家政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市民可通过网站、小程序、公众号等入口访问该平台,查询、浏览家政服务企业及家政服务人员信用信息,在线预约家政服务,可预约服务包括保姆、月嫂、育婴、陪护、搬家、推拿、维修等 10 大类。平台集家政服务企业信用、行业监管、政府指导于一体,以互联网为依托,直接与商务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中国 ( 黑龙江哈尔滨 ) 等相关政府平台对接,建立有效约束机制。哈尔滨家政服务平台将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套完备的、持续跟踪的家政服务员和企业信用记录,为消费者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家政服务。将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对在此平台建立家政服务员信用值等信息的家政企业直接进行补助。下一步,哈尔滨市商务局将对平台功能进行进一步完善,促进哈市家政服务业信息更公开、透明化,为市民消费选择提供依据。
重磅!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全国“信易贷”平台将落地哈尔滨
日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营商环境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全面落实国家、省和市关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守信主体融资支持力度,助力中小微企业经营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两部门按照国家发改委、银保监会《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发改财金〔2019〕1491号)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中小企业稳企稳岗基金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实施办法(试行)和支持中小企业稳企稳岗融资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哈政办规〔2020〕8号)等要求,就充分利用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入驻并发布融资产品、企业在平台注册并发布融资需求等事项提出三项任务:一是组织部门入驻平台按照要求,我市将落地全国“信易贷”平台(哈尔滨站)。为加快推进哈尔滨站上线运行,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黑龙江银保监局,市及区、县(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文广旅游局、人社局、体育局、金融服务局、供销社等单位,填报《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哈尔滨站入驻部门人员信息表》,由市信用办协调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开通入驻平台账号, 共同做好平台管理、协调等工作。二是金融机构入驻平台并发布融资产品由黑龙江银保监局牵头,引导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直接入驻方式,尽快入驻平台。银行业金融机构填报《金融机构入驻申请表》,市信用办协调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开通金融机构平台账号,由黑龙江银保监局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入驻平台,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平台发布本机构金融产品。三是企业注册并发布融资需求按照哈政办规〔2020〕8号要求,各区、县(市)政府,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文广旅游局、人社局、体育局、供销社等单位指导组织分管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在全国“信易贷”平台(哈尔滨站)注册并发布融资需求,同时结合实际积极宣传“信易贷”,提升企业和个人对“信易贷”的知晓度,不断扩大“信易贷”的社会影响。
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2019年“诚信之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持续深化诚信宣传教育,发挥诚信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近日向社会发布了2019年“诚信之星”。 此次发布的10位“诚信之星”是: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干部王辅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码头李镇退伍军人张志旺,吉林省白山方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宁凤莲,安徽省滁州市皇甫山林场退休职工高青旺,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秀谷镇徐坊村理事长徐春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郭建华,重庆市黔江区城东街道下坝社区村民程绍光、程祖全父子,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关庙乡苏坪村9组村民罗万森,宁夏回族自治区金瑞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晶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公安局马尔洋派出所所长丁发根。 发布现场播放了“诚信之星”先进事迹视频短片,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负责同志颁发了“诚信之星”证书和奖杯,艺术家诵读了致敬词。“诚信之星”讲述了自己的诚信追求和人生感悟:他们有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以“把一切献给党”作为自己的终生信念;有的几代接力、矢志不渝,用恒久努力让荒山重披绿装;有的以诚立身、以信兴企,赢得“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金字招牌;有的坚忍执着、知难而进,用毕生坚守照亮贫困群众的脱贫之路。他们的感人事迹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守信践诺、以诚立身的精神风貌,是诚实守信价值理念的坚定守护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最高检:让农民工“血汗钱”安全落袋
1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以“依法惩治恶意欠薪,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通报2019年检察机关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春节将至,欠薪‘清零’已进入倒计时,检察机关要当好农民工的‘护薪人’,追欠止损,让农民工‘血汗钱’安全落袋。”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表示。 据介绍,最高检明确要求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的办案力度,通过提前介入侦查、引导取证、重大案件联合挂牌督办等方式,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对于欠薪数额巨大且情节恶劣,经刑事立案追缴仍不履行支付义务的案件,依法快捕快诉,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有效发挥法律的惩治和震慑功能,及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会上,最高检还首次发布年度保护弱势群体办案数据。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数量与上年相比呈上升态势,共批准逮捕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涉案人员1599人,依法起诉2396件2609人,追诉漏罪、漏犯80人,检察环节为农民工追缴工资2.5亿元。 对于一些农民工反映在讨薪时遇到执法部门“慢作为、不作为”现象,苗生明介绍:“大部分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人社部门都建立了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全程跟踪等制度,通过案件办理发现和处置恶意欠薪犯罪线索,强化立案监督,促进劳动保障监察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无缝对接,为农民工讨薪维权提供‘一站式’服务。” 据了解,下一步,检察机关与相关部门一道,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要求,通过“两微一端”等形式宣传打击欠薪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建立检察干警联系走访帮扶企业长效机制,增强用人单位自觉守法和农民工的依法维权意识,努力确保农民工讨薪有门、维权有路、权益有保障。
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把“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韩正主持 6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会议。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刘鹤,国务委员王勇、肖捷、赵克志出席会议。 李克强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改革之举,对近几年扩大就业、壮大新动能、经济稳中向好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当前国际环境深刻变化,要办好自己的事、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把“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六稳”的重要举措,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竞争力、释放国内市场巨大潜力,顶住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高质量发展。李克强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市场化就要破除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法治化就要做到规则公开透明、监管公平公正、依法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国际化就要持续扩大开放,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促进提高国际竞争力。政府管理和服务要行“简约”之道,程序、要件等都要删繁就简、便民利企。一是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大力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今年要把工业生产许可证种类再压减一半以上,中央层面再取消下放50项以上行政许可。整治各类变相审批。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企业注册开办时间减到5个工作日以内。抓好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形成优化营商环境合力。二是健全制度化监管规则,规范行政执法,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重点监管等结合,推行“互联网+监管”,健全与新兴产业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实行全覆盖严监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承诺制。三是优化政府服务。打造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水、气、暖等公用事业要大力推行APP(应用程序)办事、移动支付等。大幅压减办电时间。着眼民生需要,发挥社区和社会力量作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发展家政、养老、托幼和“互联网+教育、医疗”等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拓展内需市场。同时,抓紧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的法规规则。李克强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勇于担当、探索创新,加强政策协同,推动“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更大成效,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国务院办公厅负责人和江苏省、贵州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在会上发言。